新闻动态
  • 魏德米勒SNAP IN联接技术荣获2022年德国创新奖

    SNAP IN赢得德国设计委员会的一致认可,随后,独立评审团授予魏德米勒2022年德国创新奖,表示对其创新SNAP IN联接技术的肯定。德国创新奖授予各个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与以往的解决方案不同,在于其更加注重以用户友好性,并创造了附加价值。德国设计奖旨在使创新为大众所知,让创新获得认可。魏德米勒全球市场营销与企业传播执行副总裁Sybille Hilker和魏德米勒电气柜产品事业部执行副总裁Sebastian Durst博士在柏林举办的颁奖典礼上获颁德国创新奖魏德米勒将创新的SNAP IN联接技术整合到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包括: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RockStar®重载接插件和OMNIMATE® 4.0接插件。嵌入SNAP IN联接技术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接线流程的速度,将接线带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利用SNAP IN联接技术,可在响指之间快速完成安装和维护工作。这种新联接系统背后的原理,如同它的操作一样简单。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RockStar®重载接插件和OMNIMATE® 4.0接插件等产品的联接系统中设有一个预加载弹簧,可轻松地将已剥皮的导线嵌入到夹紧点,无需对导线做其他准备工作。在听到响亮的一声“咔哒”后,导线即被夹紧。退线操作同样十分快速。只需按下按钮或手柄,即可轻松、迅速地释放导线,夹紧点再次复位。使用SNAP IN联接技术的产品概览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魏德米勒推出快速、简便、安全的全新SNAP IN联接技术的AS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展了其全面的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产品。使用SNAP IN联接技术的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以其直观和简单的操作彻底改变了控制柜的布线方式。预加载的夹紧点允许直接与硬导线和软导线进行免工具的接线,无论是否压接管状端头。减少了导线的准备工作,缩短接线时间,使安装流程更加高效。“随时联接”AS系列所使用的开放式夹紧点同样适用于机器人直接接线。在AS系列的开发过程中,魏德米勒重点研究了横截面积在2.5 mm2及以下的导线。这一面积范围的应用率较高,可充分利用SNAP IN技术在接线中的优势。AS系列目前包括:带有两个、三个和四个接线点的直通端子和PE端子。感兴趣的客户可在魏德米勒主页通过72小时服务预订免费样品。使用SNAP IN技术的Klippon® Connect接线端子OMNIMATE® 4.0:是一种可配置的连接器系列,可用于创建电源、信号和混合型连接器。 使用创新SNAP IN联接系统的OMNIMATE® 4.0信号连接器,能实现快速的安全接线。 对于有兴趣希望亲眼见证OMNIMATE® 4.0产品系列的客户,魏德米勒可提供免费样品,请通过72小时服务,预订相关产品。使用SNAP IN技术的OMNIMATE® 4.0联接器RockStar® 重载接插件:RockStar® 系列的重载接插件是机械和设备工厂以及铁路和风能产业的重要部件。创新SNAP IN联接系统用于RockStar® 系列的HDC-HE插件。使用这些HDC-HE插件,可实现更加可靠、快速、灵活、轻松的接线,显著提高了安装和维护工作的速度。
  • 精彩回顾 | 倍加福亮相第四届VDMA工业4.0旗舰大会

    11月24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第四届工业4.0旗舰大会在昆山德国工业园举行。本届大会以“数据价值的实现”为主题进行互动分享,来自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数字转型、创新发展与应用实践,共谋“智造”创新之路。工业4.0旗舰大会现场智能和安全的超声波技术,助力工业4.0智能制造大会当天,倍加福技术支持经理王娟女士带来了《智能和安全超声波技术助力工业4.0智能制造》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工业4.0概念如何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倍加福传感器如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促进了机械化生产,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的大幕,电力的运用,优化了劳动力的分工,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PLC和IT系统的出现,使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的工业4.0通过智能制造和大数据处理相互融合,将所有的生产线实体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所有的实际生产都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设计、仿真、优化。在各种工业现场,会用到不同类别的传感器,例如:接近开关、电容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如何让这些标准的传感器也融入到工业4.0中智能制造中?如何让他们变的更加智能,关键因素就是数据和连接。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需要提供产品标识,便于进行产品的追溯和识别,同时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包括测量数据,以及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数据,比如被测目标物是否在稳定的检测状态,产品的使用时间等。智能传感器还需要具备一定数据信息处理功能,进行自诊断,据此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设备维护,减少因为故障品更换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倍加福作为传感器的专业供应商,为了顺应工业4.0发展趋势,提出了Sensorik4.0®也就是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在倍加福 Sensorik4.0®的定义中:智能传感器不仅能输出过程数据,还需要输出有价值的服务数据,实现传感器和各种控制器之间无缝通讯和数字连接。现场互动交流在本次论坛的会议现场,我们还通过展台展示的方式,为现场用户展示了倍加福支持数据互联的 Sensorik4.0® 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多款倍加福带 IO-Link 接口的智能传感器和模块,为观众带来更为直观体验:将所有的组件、机器、以及工厂联网,以减小信息和媒介的隔阂,优化流程,并节省宝贵资源。
  • 施耐德电气Barbara Frei:2023转型加速,全面奔向未来工业 | MIR DATABANK

    中国北京,2023年2月6日——20世纪的科幻书籍和影视作品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Isaac Asimov的机器人系列作品更是着重描绘了自动化的力量,Philip K. Dick 在1955年的短篇小说《自动工厂》中,向我们展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机器是如何接管工厂并将其生产能力推向“极限”。尽管小说中关于工业转型的预言大部分暂未实现,但*新的《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各大工厂新部署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超过50万台,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正处于历史峰值。相信随着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工业将与当下截然不同,与1955年小说相比更将有天壤之别。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Barbara Frei聚焦工业转型与效率提升如今,工业界已经意识到,“工业4.0”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力,还将有效推动运营转型,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尽管大多数工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转型,但加速实现并形成规模化效应仍具有一定挑战性,智慧运营的切实益处尚未得到验证。此外,全球企业正面临****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影响、能源危机、物价上涨、物流成本波动、气候变化加剧以及减碳和环保压力俱增等诸多因素。这些均对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影响,迫使企业将提升运营韧性、敏捷性和可持续性放在发展规划的首位。激发内部潜力,**工业转型在此形势之下,部分制造业领军企业正在**工业转型,全方位挖掘“工业4.0”潜力以推动工业变革。在施耐德电气法国勒沃德鲁伊工厂,无人驾驶车辆和协作机器人已投入到日常生产工作中。凭借在数字化、工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勒沃德鲁伊工厂与六家行业领军工厂一同荣膺“世界经济论坛先进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称号。顾名思义,“灯塔工厂”作为领路者,正**制造业攻克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同时把握随之而来的机遇。在勒沃德鲁伊工厂,一体化控制中心汇集所有运营数据,展示资产、能源和生产流程的表现。控制中心仪表板能显示14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各个角落的情况,为现场操作人员和远程团队提供实时更新信息、警告和基于数据的洞察,从而及时了解机械效率、生产线瓶颈问题或需求激增情况。自2018年启动数字化计划以来,勒沃德鲁伊工厂的能耗和碳排放下降25%,材料浪费减少17%,基于人工智能的回收流程也有助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持续外部延伸,加速工业转型一系列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施耐德电气并未止步于此。工业转型的下一步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力量,不仅将其应用于单个工厂,还要将其应用于组织的整个生产和物流网络以及供应链。这些网络可能由位于不同国家和大洲的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制造设施、仓库等工厂组成。在施耐德电气,我们拥有近200座工厂、80多个配送中心和数以千计的供应商,将携手合作以解决“范围三”碳排放问题。对于诸多企业而言,整合如此繁杂的网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很多时候,各个工厂都是独立运营,而且使用不同的系统、标准和方法。而大多企业仅关注单一工厂或不同流程导致转型目标难以实现。为了更好地应对危机,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确保以系统化、数字化、数据驱动和整体的方式实现转型,从而在企业内部及多个工厂内提升价值和运营绩效。不妨想象一下,通过ERP等标准化IT系统与车间运营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将实现的巨大进步。打造互联互通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掌握多个制造设施的订单和库存,将进一步提高规划能力、质量和风险预测能力。此外,还将加速实现净零目标,并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控制能源配给的方法以节约公用事业成本。所有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数字技术路线图,以及基于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安全战略的治理。人才是工业企业转型的核心所在毋庸置疑,一切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规划、成本投入以及时间,培育合适的人才更是重要前提,这意味着我们要努力吸引具有不同背景的数字人才,并持续不断为员工提供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我们也需要转变观念,只有当企业、团队和个人认识到一体化组织运营的战略重要性,不再局限于短期目标,才能*大限度地释放技术变革为未来工业带来的长期潜力。为了应对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挑战,工业领域需要发挥人类和机器的互补优势,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这也意味着需要在企业范围内通过数据驱动来提高效率,并持续加大员工投入,开展相应技能提升和培训,助力工业行业迈向开放、高效、韧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未来。
  • 安科瑞5G基站智慧用电解决方案

    基站智慧用电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后,我国运营商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5G工程建设。对于5G基站建设而言,无论是设备功率大幅提高的宏基站,还是数量众多的小微基站,均需要低压配电系统进行供电。在5G基站主建设期,基站的个数和配电线路会大量增加。随着基站个数的增多,运维团队对基站的维护难度逐渐大。当基站供电线路出现问题时候,运维人员需要找到对应的基站,然后依次进行排查,才能处理好隐患,这样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并且基站本身的耗电量比较大,光是电费就占了很大的运营成本。基站智慧用电解决方案基站智慧用电云平台通过对5G宏站和室分站点加装交/直流智能监控设备、无线采集设备以及系统管理平台,完成夜间无业务时段的下电操作,减少电能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支出,以及提升通信设备供电线路状态的实时监测保护功能;系统后台对存储的供电线路历史电气性能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找出故障原因,给出解决建议对策,减少后续同类故障的发生率,提升供电线路运维管控能力。现状1.相关人员偷电行为:对应人员会依靠基站的供电系统,私自接搭自用设备。2.非生产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分析,平均每个基站空调的电费支出约占整个基站电费支出的54%左右,空调成为基站机房中的主要耗电设备3.系统联动性差:无法远程控制基站设备和线路,线路出现故障时无法立即通知相应人员并采取措施。4.基站数量大,运维负担重、效率低:现有的基站供电系统依然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维护简便等的日益增加的需求,对系统中蓄电池的故障隐患等没有预先感知和判断,需要运维人员不断的到现场进行运维服务,运维效率低。解决方案1.人防+物防:仪表24小时不间断监测,线路出现问题自动报警。维护检修系统派单,状态跟踪,结果核查。2.数据融合分析:历史数据保存便于问题排查;定点数据图形化展示,通过走势图提供对未来情况的预测。3.远程控制:针对每个基站的使用情况设定下电策略,根据现场情况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社会效益1.实现了无人化值守监控安全相关的监测数据,当电气安全设备检测到报警故障时会自动通过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和APP推送提醒用户,后续的处理也能持续跟进,促进了信息流通、资源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透明化管理。2.针对设备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杜绝隐患。能对基站进线回路和出线回路进行监测对比,实时监测线路的使用功率,通过功率功能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其他设备接入而产生偷电行为。3.空调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基站的温度,根据温度来远程操作空调的开启状态,使温度满足室内通讯设备工作环境要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损耗。4.远程控制:当设备检测到报警或故障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分合闸或者复位消音等操作。系统可以根据分析数据合理分配基站服务时间,对基站进行定时开启关闭,控制便捷,而且起到节能的目的。基站智慧用电平台主要功能用户根据账号密码登录,不同的权限显示的页面功能也不同。首页1.百度地图显示对应基站的位置。包括基站的详细信息和设备配置情况。2.显示本月基站的报警情况和处理情况实时监控1.显示基站的设备详情和设备在线失联状态。2.显示具体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曲线供查询。3.提供分合闸功能供用户对仪表进行操作。4.提供参数设置功能,用户能对仪表内置的报警值和保护开关等进行操作。隐患管理隐患管理包括隐患巡查、隐患处理、隐患记录、隐患提醒、工单处理和隐患批量处理等功能。拥有:数据汇总、系统体检、分析报告、能耗统计、能耗报表等功能。分合闸管理对不同的基站设置不同的分合闸策略,下发周期可以按照年~月~周~日来进行选择,提供下发命令的日志供用户进行查询。设备信息管理对设备可以设置对应的进线和出线关系,来对每一个基站的使用功率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分析基站的使用负载。从而可以分析不同区域的基站使用情况。温度控制管理对各个基站的温度进行设置,当温度高于范围内,会开启空调,其实时间会关闭空调。
  • 2022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行业新注册公司情况分析

    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行业共计新注册了9029家公司。智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将这9029家公司按照行业、地区和注册资本三个维度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供大家参考。01电力、医疗行业新注册公司超400家市场需求是新增公司动机从新注册公司所属行业来看,2022年12月电力、医疗、化工、低压配电、环保设备、电子制造行业的新增公司数量都超过200家,电力和医疗行业的新增公司更是达到了783和418家。(此结论分析数据仅包含在MIR DATABANK中明确划分了行业分类的4291家新注册公司,不包含未明确划分细分行业的4738家其他行业公司。)*注:其他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烘炉、风机、包装等设备制造;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技术推广;通用零部件制造;电机制造)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行业新注册公司数量-按行业划分(部分)(数据来源:MIR DATABANK)会有新公司的出现必然是因为市场上有需求,从而企业可以在经营中获利。近两年国内反复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拉闸限电时有发生,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受“双碳”政策影响,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巨大的电力缺口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仍会继续发展。防疫政策的临时调整,让市场上对于布洛芬、连花清瘟等新冠药物的需求激增,血氧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也大大提升,药企扩产的背景下,新的投资机会出现,必然是医疗及制药行业新增公司的动机。
  • 九张图带你了解中国碳捕集市场

    近些年来,减少碳排放、能源转型无疑是市场的大热点。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实施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2021年11月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为这类碳减排贷款提供资金支持。2023年1月29日,央行将该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到2024年末,并扩大了政策惠及面。但即使清洁能源的推广正如火如荼,在生产生活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得不产生”的二氧化碳,它们又该何去何从?这就不得不借助碳捕集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出来,妥善利用或储存好,从而帮助减少碳排放。那碳捕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又是怎样应用落地的?目前中国碳捕集市场如何?今天,MIR睿工业就用九张图带你了解什么是碳捕集?碳捕集是如何实现的?作为“碳捕手”,碳捕集技术的核心任务是将液化天然气、氢气厂、钢铁厂、水泥厂、发电厂、以及石油炼化厂等“碳排放大户”所产生的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而如何在生产流程中将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无疑是*关键的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比较普遍的碳捕集方式:(信息来源:MIR DATABANK)我们以燃烧后捕捉化学吸收法为例,其碳捕捉要经过脱碳-吸收再生-压缩干化-循环利用等环节,涉及到烟气吸收塔、换热器等设备。(信息来源:MIR DATABANK)那么我们把排出来的CO2收集起来之后如何处理呢?一般我们会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信息来源:MIR DATABANK)中国碳捕集市场分析当然碳捕集不是独立存在的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它经常与碳运输、碳利用与封存一起称为CCUS。当下中国的CCUS生态如下所示:(信息来源:MIR DATABANK)在碳捕集技术上,外资巨头霍尼韦尔研发出了包括UOP ASCC化学溶剂与SeparALL™工艺物理溶剂等在内的「溶剂碳捕集技术」和变压/变温吸附(PSA/TSA)系统与二氧化碳分馏和膜分离技术等典型的「蓝氢应用技术」。其中专为燃烧后烟气而设计的高级溶剂碳捕获技术,可捕获超过95%的二氧化碳!在2022年,霍尼韦尔与中国中化旗下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助力其清洁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示范项目的落地与推进。目前,中国已投运和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40个。在30万吨/年以下的项目数量占比达88.9%,规模超过60万吨/年的项目仅占3.7%。放眼全球,在建及拟建的碳捕集与封存设施数量大约在520个,中国占全球总量的7.7%,占比远低于第一名美国的50.8%。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碳捕捉技术和商业化应用尚不成熟,项目建造和后续处理成本过高,相比于国外市场差距还很大。(数据来源:MIR DATABANK)从中国国内碳捕捉行业应用分布来看,已投运和建设中的项目中,火电厂占70%以上,碳捕捉应用到火电行业的技术相对成熟。化工行业占20%左右。其他行业包括钢厂,水泥厂甚至汽车制造行业等,占比大概10%。(数据来源:MIR DATABANK)从中国碳捕捉示范项目分布范围来看,目前已投运和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分布于19个省份,涉及电厂和水泥厂等纯捕集项目以及CO2-EOR、CO2-ECBM、地浸采铀、重整制备合成气、微藻固定和咸水层封存等多样化封存及利用项目。部分碳捕捉示范项目(信息来源:MIR DATABANK)未来,预计在2030年中国各行业CCUS减排需求达0.2-4.08亿吨,2060年将达10-18.2亿吨。并且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推动下,预计到2050年产值规模将达3,300亿元,2025-2050年CAGR约11.9%。(信息来源:MIR DATABANK)虽然中国CCUS仍处于发展早期,部分先进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但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增多以及示范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中国CCUS相关技术将逐步成熟,带动CCUS各环节成本下降,新型膜分离、新型吸收、新型吸附等技术的成熟将推动能耗和成本降低30%以上,这些技术有望在2035年前后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助力CCUS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CCUS发展,其中包括支持内资相关企业经济发展,保护国内企业在CCUS市场的经营,推动国内CCUS重点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中国政府促进CCUS发展的政策结语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亦是一条不断强化和创新解决方案的道路,中国内市场即使面对再多挑战,总有人要坚持求索。为了更洁净的未来,为了高质量的发展,国内厂商应该做可持续的“行动派”、“探索家”,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更多绿色科技与解决方案落地生花!
微信二维码扫描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经开区北塘河东路6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2栋06层
电话:
18551071598
分享到: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8551071598
  • 0519-88029199